對鄭和下西洋的動因更是眾說紛紜,包括尋找建文帝下落、包抄帖木 兒汗國、發展海外貿易、提高中國威望和推行明成祖倡導的“世界秩序”等,就 是“天朝禮制體系”,實現天下“共享太平之福”,可能以后兩者為主。這種根 源于中國傳統的儒家禮制思想,也就是鄭和船隊區別于葡萄牙、西班牙船隊探 險掠奪之處,沒有侵占別國領土,沒有掠奪人口,沒有搶奪財物,相反,給予所 到之處大量賞賜,形成朝貢體系。 航海動力和國力的不同,使得東西方航海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。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。著名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在全面分析了當時的世 界歷史后,相對于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,西方 航海先驅們要小得多,同時,早 期葡萄牙、西班牙航海戰略具有顯著的探險、尋找新航路和尋找未發現土地等 特性,明朝的航海則主要朝向已知的目標。
二是明朝航海成果歸于皇家,而西 方探險則是利益分享。由于明朝的封建體制,航海成果基本是皇家獨享,下西 洋更是皇家行為,沒有調動航海家的積極性和社會資本向航海集聚。而西方 航海則是王室與航海家、廣大社會資本分享,使得社會出現對航海極 變高漲的熱情。三是明朝朝貢體系與西方巨額財富回報。在經濟上,明朝 實行的是皇家壟斷海運貿易,朝貢體系“厚往薄來”使得航海貿易經濟回報 受到挑戰,多達百艘的龐大船隊和航海費用,使航海具有勞民傷財的痹癥之 嫌,也是最后走向“海禁”的重要原因。梁啟超在談到鄭和下西洋為什么在 同時,“海禁”政策使海運貿易的巨額利潤誘發了大量民間海運走私貿易, 對“海禁”政策進行抵制。西方航海一開始就是重商主義驅動,航海使國家 獲得巨額財富,從而激發更大的經濟力量投入航海,航海家也成為司令、爵 土和巨額財富的擁有者,使航海得到王室、航海家和廣大社會資本長期高漲 的追捧。
航海成就
138米長、56米寬的寶船能夠遠渡重洋是明朝造船和航海技術成就的 重要標志。首先是船型和動力技術。寶船正式采用了福船船型,動力推進系 統采用的槍帆和槳梅都設計獨特,縱帆型布局、硬帆式結構提高了受風效率, 更易應對海上風云突變,調錢轉角靈活,可有效利用多面來風,兩觸及解部的 長梅不僅推進高效,也保證了無風時具備相當的航速。也創造了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跡。其次是航海和導航技術。一是繪制的航 海圖集。二是天文導 航,利用牽星板與牽星術,通過觀測不同季節、
通過幾次下西洋,使很多國家和明朝建立了朝貢貿易體系,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 系,海上交通的安全和航線的開辟,也使民間貿易隨之繁 榮起來,
向海外國家傳播先進的中華文明,促進了中外文化 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。鄭和使團在海洋上 活動了近30年如馬歡撰寫的 4.弘揚了共享太平、和平外交和平等貿易的發展思想 與西方航海戰略的殖民地掠奪、奴隸販賣等強權模式不同,雖有強大的軍事力量,但不謀 求殖民地掠奪和海外領土,也不仗勢欺人制定不平等的貿易政策,而是為解決 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,甚至“厚往薄來”